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为什么越激励孩子,孩子越差劲?这项心理实验

来源:实验科学与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临近期末考试,你是如何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的? “考100分,我送你一套乐高!” “前三名,礼物随便你挑。” “全是A,我就带你去迪士尼。” 物质鼓励,往往是家长们最喜欢的方法

临近期末考试,你是如何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的?

“考100分,我送你一套乐高!”

“前三名,礼物随便你挑。”

“全是A,我就带你去迪士尼。”

物质鼓励,往往是家长们最喜欢的方法,

因为物质鼓励“真的有效果”!只要一说奖励,孩子就动力十足,努力学习。

然而奖励真的能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莱帕实验”,告诉了我们真相!

心理学家莱帕博士将一群爱画画的孩子分成了两组。

他对第一组的孩子们说:“如果你们画得好,就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

对第二组孩子说:“老师很喜欢看你们画画,希望你们画出更好的作品。”

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拿起画笔开始创作,第一组得到了相应的奖励,第二组得到了莱帕的分析点评。

3个星期后,莱帕发现,第一组孩子对画画已经没有兴趣,很多人不愿意再拾笔创作。而第二组的孩子,对绘画依旧保持着高昂的热情。

心理学中著名的“德西效应”也指出,

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凡是喜欢物质奖励的家长也会发现,时间久了,再拿物质诱惑孩子,孩子已经不吃这套了!有的孩子,给奖励就学,不给奖励就不学;还有的孩子已经开始狮子大开口,奖励达不到心理预期,我就不学。

很多家长感到非常恼火

“学习又不是给我学的,为什么一个个如此懒散!”

孩子的胃口越变越大

很多家长发现,物质奖励下的孩子,特别喜欢讨价还价!

以前一只棒棒糖就能满足孩子,现在必须一套乐高,下次必须是迪士尼旅游......

孩子在父母的物质奖励下,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贪心,

他们甚至开始以奖励要挟父母,

你不满足我,我就不好好学习,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孩子越来越任性,越来越贪婪。

孩子的主动性越来越弱

一旦物质和成长划等号。孩子的成长就全部靠外部动力来驱使了!

他们将学习和奖励混为一谈,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礼物,他们不明白自己学习的真实目的。

这样的孩子,学习靠礼物驱使,成长靠奖励推进。

一旦激励消失,他们学习成长的动力就消失了!

孩子的格局越来越小

孩子一旦习惯了物质奖励,就会出现一种心理

“没有回报的事情,我不做”,

这样的心理会影响孩子的格局,让孩子变得目光狭窄,自私自利。

一心追求利益回报的人,他们看不到事情带来的长远利益,从而会错失很多珍贵的机会。

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发展来说都是致命的!

英语教育专家曲刚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将全部精力都扑在了12岁的女儿身上,为了女儿的学习,甚至放弃工作,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学习。

然而女儿出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妈妈一抓紧,成绩上升,只要妈妈一放松,成绩就下滑,

曲刚老师直言不讳地说

“你在教育女儿上所做的一切牺牲和努力可谓可歌可泣,感天动地,但遗憾的是,你和很多很多天下父母一样,在教育问题上忽视了一个最该做到的大问题——唤醒孩子生命内力的觉醒!”

教育学上,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妈妈就是孩子学习的外部动机

,一旦失去了外力,孩子就茫茫然不知所措,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甚至会选择放飞自我!

而物质奖励也是为孩子制造外部动机,

孩子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都来自于奖励,一旦奖励不能满足自己,孩子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家长一定要找对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唤醒内在动力,让学习会更有目标性,学习态度更自觉、更主动,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会更容易有满足感和成功感,从而再次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从而进入一个持久的、良性循环。

奖励孩子有妙招

拒绝物质奖励,多用语言激励,但是语言的表扬和鼓励也是有讲究的!比如

夸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

文章来源:《实验科学与技术》 网址: http://www.sykxyjszz.cn/zonghexinwen/2022/0113/1185.html



上一篇:日本财团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进行船舶的无人
下一篇:代餐粉比较试验:活力达、诺特兰德、绿瘦、K

实验科学与技术投稿 | 实验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实验科学与技术版面费 | 实验科学与技术论文发表 | 实验科学与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实验科学与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