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授人以渔,追寻大海: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之

来源:实验科学与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哦! 渔场学是研究鱼类和水产动物群体的行动状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渔场形成原理及渔情预报技术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本学科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包括海

哦!

渔场学是研究鱼类和水产动物群体的行动状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渔场形成原理及渔情预报技术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本学科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包括海洋环境、鱼类行为、海洋探测技术、渔情预测技术等,因此它既有基础性,又有应用性,具有综合科学的性质。

来源:pexels-kellie-churchman-1001682

渔场学是海洋渔业学科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它可以直接为海洋渔业生产、渔业管理等提供指导,也可为海洋动物的研究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方法。

渔场学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开展鱼类生物学特性及渔业资源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渔场形成原理及渔情预报的基本方法,了解我国近海和世界主要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从而为今后渔业资源与渔场的调查、研究等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学好渔场学这一课程,具有以下意义和作用。

(1)科学指导渔业生产。在茫茫大海中,船长如何寻找中心渔场是一个重要的命题。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了解渔场形成的环境条件和优良渔场的必备条件,以及如何分析判断中心渔场形成的环境因子,从而科学寻找中心渔场。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渔场预报模型,利用实时的海洋环境信息,来推测中心渔场的分布,从而为渔业生产提供技术和手段。

(2)科学指导渔业决策。海洋捕捞业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行业,除了安全风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风险,就是如何判断下一年度到哪个海域生产,如果判断不准确,不但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一个年度的渔汛也基本无法作业,因此精准的渔汛预测、资源量预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渔情预报的主要内容之一。

(3)有利于提高捕捞效率和捕捞产量,降低燃油成本。精准地预报中心渔场,不仅可以减少找鱼的时间,还可以增加有效作业时间,从而提高捕捞产量和捕捞效率,降低燃油成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把海洋遥感技术应用于捕捞业,开始了金枪鱼、旗鱼类资源的实验研究,建立了有关渔场的预报模式。利用遥感资料,结合捕捞船队从海上发回的作业海域气象、水文和捕捞产量等数据,可预测海域鱼群的出没和洄游迁移走向。据统计,利用卫星遥感得到的海温等资料指导捕鱼,可使侦渔时间缩短50%。

(4)可应用于海洋生物资源栖息地和保护区的划定与管理中。栖息地和保护区是鱼类等经济动物的重要场所,对渔场学来说,它们就是重要产卵场、索饵场或者越冬场,在这些海域鱼群应该是高度密集、相对集中的。因此,可以利用渔场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推定鱼类栖息地和保护区,从而为资源管理提供基础。

《渔场学》共十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渔场学基本概念、渔场学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渔场学与其他学科关系,以及国内外渔场学的研究概况、渔场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为世界海洋环境概述,描述了世界海洋形态、世界大洋海流分布、世界海洋水团分布、世界海洋中水温分布及世界海洋中营养盐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这是渔场形成的基础。

第三章为鱼类集群与洄游分布,讲述了鱼类集群与洄游的意义、鱼类的洄游分布,重点补充了研究鱼类洄游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第四章为鱼类行动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着重阐述了鱼类行动与水温、海流、盐度、光、溶解氧、气象因素等海洋环境的关系,从而为渔场学的研究及渔情预报提供了基础。

第五章为渔场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描述了渔场的基本概念及其类型、优良渔场形成的一般原理、寻找中心渔场的一般方法,以及渔场图及编制方法。

第六章为渔情预报基本原理与方法,对渔情预报的概念、类型和内容,以及主要国家渔情预报业务化概况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渔情预报技术与方法,利用实例对渔汛、渔场位置、渔获量、资源量进行了预测。

第七章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渔情预报中的应用,重点对海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栖息地理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渔情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与介绍。

第八章为中国海洋渔场概况,对中国海洋渔场环境特征、概况及种类组成,中国近海重要经济种类的渔场分布进行了简要介绍。

文章来源:《实验科学与技术》 网址: http://www.sykxyjszz.cn/zonghexinwen/2022/0216/1246.html



上一篇:最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这一项目启
下一篇:国之重器|怀柔科学城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提

实验科学与技术投稿 | 实验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实验科学与技术版面费 | 实验科学与技术论文发表 | 实验科学与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实验科学与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